理论学习——青团子的来历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学习资料    理论学习——青团子的来历

说起青团子的来历,可以往上数一段长长的历史,一直到大禹治水的时候。相传大禹治水,平定了洪涝灾害,江南一带于是有了条件种小麦,后人为了感谢他的功德,便用小麦的青汁混合在糯米团内做成团子,放在神位前供奉。久而久之,供奉的范围扩大了,并不只限于大禹,青团子成了清明时节家家祭祖的必备点心。不过未成熟的小麦口感生涩,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因此青团子在很长时间里都只是祭祖时摆摆样子用的。

在昆山城西的傀儡湖边,曾经生活过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轻财豪客、才华横溢,举办过中国三大雅集之一的玉山雅集,他就是元末名士顾阿瑛。

顾阿瑛有一次闲来无事,坐在自家园林里赏景。时值阳春三月,他想起了祭祖用的青团子,这团子碧绿鲜亮,又是春天里的新鲜麦汁所制,十分应景,于是他命人赶制了一盘。然而小麦汁做的青团子苦涩不堪,实在难以下咽,于是他命厨娘想办法改良。

厨娘决定在小麦的近亲里寻找替代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了无数次试验,终于找到一种野麦——当地人叫浆麦草,将这种草捣烂取汁做成的青团子,口感好了许多。顾阿瑛非常满意,将改良版的青团子来招待一干同样风雅的朋友。久而久之,周围的农家也都学会了制作方法,从此,青团子结束了只看不吃的历史使命。

现在的正仪就是当年顾阿瑛生活的地方,这里的青团子,在顾阿瑛的革新之后,又经过了几代点心师傅的悉心改良,最终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作工艺,其中文魁斋青团制作工艺还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首先,要严选新鲜上好的浆麦草,将其捣烂榨取青汁。青汁中要加入适量的碱,去除过多的青草气。然后将青汁与糯米粉混合,揉搓到不黏手为止。将和好的粉团捏成一个个小团子,在其中填入馅料——主要是猪油豆沙和白糖枣泥两种。最后上笼用旺火蒸熟,出笼时还要刷一层熟菜油,一方面给团子增添光彩,另一方面使之互不粘连。经过这样一整套工序,亮晶晶、碧莹莹的青团子就可以上市了。

2021年6月18日 16:3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