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中期课题情况总结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成果鉴定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中期课题情况总结

2018年06月15日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

《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中期课题情况总结

浓浓家乡味地道正幼情

昆山市正仪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

我们的幼儿园座落在娄江之滨,阳澄湖畔的一个江南小镇,有着独具特色的本土资源,它是昆山三宝之一并蒂莲的故乡和昆曲的发源地之一,又是江南鱼米之乡,是一座具有6000多年文明史的古镇。我们将以本土资源作为一个切入点来开展一系列的研究与探讨,让幼儿走进本土的文化,对本土文化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在学习、游戏的过程中不断继承、发扬、创新家乡的本土文化。对此让幼儿通过对本土资源的利用及了解的过程中接受本土文化的辐射和熏陶,使幼儿对本土文化产生了解和探索的兴趣,从而逐步建立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促进幼儿整体性全面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和民族本土资源传统,整合各方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3.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要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开展本土资源教育体系的研究,就是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活教材,做中学,做中教,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园的园内课程,形成和巩固我园的办园特色。

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提出“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搬到”实践当中,“用生活来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的成”,提出要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体魄,农民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按照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把教育与幼儿生活体验结合起来,构建贴近幼儿生活的,以五大领域为基础,互相渗透,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按照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方法,以预成课程为依托,捕捉贴近儿童生活的与儿童生活切切相关的活的内容,创设生成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主课题是: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

我们将课题分解为三个子课题:

1.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实践研究;(小班侧重)

2.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中班侧重)

3.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大班侧重)

小、中、大三个年级组,从这三个方面进行纵向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本土资源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理论,以科学的理念指导我们的研究和实验,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调查分析法:通过访谈、问卷、观察等方法获取最原始的资料,对收集的本土资源素材进行筛选、整理、归类,就其内容、形式、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对贴近幼儿生活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传统本土资源直接采用,反之,则加以调整。

3.行动研究法:将取舍加工后的本土资源素材分别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不同环节中。同时,采取座谈、观摩、交流研讨、请专家讲课等形式,发现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修正与完善具体实施计划,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与组织指导的能力。

4.观察记录法:结合课题实施情况,采用日常观察记录、撰写反思、论文等方法手段收集研究资料,并对整个研究过程加以整理、分析,形成教育经验和案例,指导课题实施和改进。

5.案例分析法:选取教育中代表性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有实际意义的经验方法进行总结推广,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6.经验总结法:在不同阶段,定期及时总结本土教育心得、经验,总结实验进展情况,积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从2016年1月份开始着手准备,2016年3月提交申报评审书,于2016年3月正式立项。

(一)本课题研究启动以来的主要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做好子课题方案的制定工作。

全园三个年龄段的12个班级,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别领回一个子课题的内容。小班年龄段侧重在在生活活动的实践研究,中班年龄段侧重于在游戏活动的实践研究,大班年龄段侧重于在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

1.收集资料,查询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每个子课题方案制定做准备。

2.撰写子课题方案。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便于以后实施过程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第二阶段:加强子课题实施的管理工作。

1.建立个人网络档案。

为了完善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并能建立比较系统的资料档案管理,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设定了电子文档的专题格式。将每学期的研究过程,整理成一个比较明确而规范的档案文件夹。其中的内容包括:相关的理论摘记;课题实验课;课题随笔;个案研究;阶段计划与总结。使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一目了然,也使老师们自身的成果和资料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形成科研一条龙的网络管理体系。

2.阶段性成果交流。

为了确保子课题的正常、顺利开展,定期组织阶段性成果的交流活动。通过阶段性成果交流,可以明确地反映出每个子课题启动后的实施情况,也能够体现出教师在研究中的思路和方法、手段。使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步骤实施研究,为以后的撰写结题报告也提供了很多可利用、可参照的资料。

第三阶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努力提升研究成效。

1.个案研究——在反思中深入研究行为。

因为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是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所以,很多的研究过程,都和孩子一日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仔细观察,因此,我们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选取教育中代表性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有实际意义的经验方法进行总结推广,提高课题研究的能力。

2.教学活动——让幼儿对自己家乡有更多的了解。

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选择操作性强的教案,把主动性交给幼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创造美、欣赏美的能力。我们寻找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教育:《小镜并蒂欢》、《荷塘月色》、《阳澄美蟹》、《竹林深处》、《螃蟹波尔卡》、《我是一只小茶壶》、《做青团子的小厨师》、《蓝印花布》等等。

3.随机教育——生活处处是教育。

我们坚持多利用身边的本土材料,进行有目的的随机教育,促进幼儿观念上的强化。

4.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与家长保持密切的配合,良好的沟通。针对个别幼儿,联系家长,沟通教育的态度与方法,达成教育的一致性,确保课题顺利开展,并适时地进行调查,做好研究的前测与后测工作。

(二)目前形成的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的两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年龄特点,在收集研究资料、加强学习培训、反复论证完善方案的同时,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努力以时间验证和完善相关的理论假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成果一:家乡情和味,正幼在行动——幼儿园环境方面。

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幼儿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与我们课题相关的环境。我们班班有特色,每个班结合一种地方资源进行创设。如:小一班的玉米粒、小二班的葫芦、小三班纸管、小四班花生;中一班的芦苇杆、中二班的麦秸秆、中三班白茅草、中四班麻绳和蒲团;大一班的并蒂莲、大二班的剪纸、大三班木头、大四班青花瓷。

在幼儿园课程方面,每个年级组都有相关的特色园本课程,如小班的面、小吃、蒸糕、纸管。中班的渔家灯火、青团子、扎染、茶室,大班的并蒂莲、木工坊、青花瓷、中药等等。

在户外区域方面,我们把一些我们本土的民间游戏,如:舞龙、划龙舟、跳皮筋、跳竹竿等融入了进去。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将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践研究渗透在一日活动中,通过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让幼儿对自己家乡有更多的了解,从而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成果二:娃娃趣玩乐,萌生家乡情——幼儿的成长方面。

我们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举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亲子活动有:亲子家乡服饰秀,立夏节制作蛋兜、挂蛋、秤人、剥蚕豆,清明节制作青团子,元宵节走三桥、猜灯谜等;幼儿比赛活动有:说童谣夸家乡,绘画家乡,小兔运粮,趣味划船,分豌豆,剥蚕豆,抓泥鳅等;班级微课程有:小一班《面》,小二班《葫芦》,小三班《纸管畅想曲》,小四班《花生》,中一班《桥》,中二班《棉布》,中三班《蚕宝宝》,中四班《青团子》,大一班《并蒂莲》,大二班《立夏》,大三班《木头》,大四班《菜园子》。我们每个班级小朋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对本班的微课程内容进行了细致研究,从开始的收集资料到提出问题,最后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得出经验和结论。孩子们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之情。

孩子们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从一开始对家乡资源的一无所知到现在基本每个人都能说出家乡的特产、有名的一些建筑物、以及一些家乡特有的人文习俗。孩子在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家乡,从而渐渐萌发了对家乡的喜爱和自豪之情。

成果三:理论促实践,观念齐更新——教师的自身方面。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园内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学术带头人”、“市双十佳”、“市教学能手”、“市教坛新秀”,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并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科研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绩、新成果。作为课题研究成果表达的教育论文、教育随笔、教育案例等逐年成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课题实施以来,教师们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奖或发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园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切实增强了反思能力,在一个更新的探索平台上去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和理论知识,更好地丰富了我园内涵建设,提升了我园的文化品牌。

成果四:家园齐配合,共育孩儿郎——家长的配合方面。

幼儿园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家长信函、家长开放日、家长半日活动、亲子制作、家长园地、亲子活动、家长传统才艺展示等多种活动形式,并请家长参与帮忙孩子一起收集一些本土的资源,加强与家长沟通联系,使他们认识到幼儿园利用本土资源开展一日活动,对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实现家园共育。

成果五:百花齐开放,硕果小有成——园本课程的积累方面。

各年级组展开相应的科研活动展示大班美术《荷塘月色》,大班美术《小鲤鱼过生日》,大班美术《阳澄美蟹》,大班体育《快乐的竹竿》,小班科学《荷叶上的小水珠》,小班美工《苏式小吃》,小班美术《小镜并蒂欢》,小班美术《做青团子的小厨师》,中班美术《蓝印花布》,中班美术《竹林深处》,中班美术《竹子节节高》,中班音乐《螃蟹波尔卡》,中班音乐《我是一只小茶壶》等。

成果六:文思如泉涌,笔下如有神——论文获奖及发表方面。

论文获奖:《幼儿教育中采茶戏与日常游戏的结合》、《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利用本土丰富资源,传承水乡民俗文化》、《古韵熏陶,让水乡的孩子更有灵气》、《浅谈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新意识的培养》、《利用自然资源  丰富园本课程》、《童谣汇,让孩子充满自信》、《戏游星溪,欢乐童年-苏式课堂下的一抹绿意》、《巧用水墨,让课堂“创”意无限》获得江苏省级一、二、三等奖。

论文发表:《重拾民间游戏 促进幼儿发展》、《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乡土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有效运用策略》、《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运用》等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课题研究两年多来,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在行动中发现,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1.我们始终觉得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不够,尤其是如何在研究中对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具体操作,不够严谨与精确。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形式还不够多样,下阶段我们将更加深入挖掘本土资源。

3.把进行课题研究时所积累的资料汇编成册,如论文集、教案集、特色作品集、随笔集等等。

4.与家长的联系还需更紧密些。因为各种关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还很少,我们的研究往往还停留在幼儿的层面上,所以在以后的课题实施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的课题内容,实施方法等,使家长更能够配合我们的研究,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地成长。

5.研究方案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我们可以及时地将研究中的不足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地补充方案,加强课题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使课题研究真正为幼儿服务,为教育服务,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今后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理清思路,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不断调整研究计划策略,振奋精神积极投身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中,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2019年8月27日 10:3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