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中期阶段小结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成果鉴定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中期阶段小结

2016年09月21日

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中期阶段小结

习惯源于养成  教育贵在有恒

昆山市正仪幼儿园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日益突起的时代,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最起码素质,良好的行为表现也成为测量和评价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依据。由此可见,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健全人格是至关重要的。我园地处乡镇,很多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平时将年幼的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照顾,由于受文化、社会习俗等影响,加上又是隔代,因此爷爷奶奶对孩子宠爱有加,平时只注重他们的吃和穿,忽视了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很多孩子普遍存在一些习惯较差的现象。如:卫生习惯差(早晚不刷牙、不剪指甲、饭前便后不洗手、不经常洗澡换衣服等);学习习惯欠缺(倾听习惯、举手回答问题的习惯、完成老师的任务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礼貌习惯欠缺(遇到生人不会打招呼、不主动问候老师和小朋友、与幼儿有冲突时,不能用语言沟通的往往就用武力解决);缺乏应有的思想品德和社会交际能力(缺少同情心和爱心、缺乏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与同伴协商、合作能力差……)因此,从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来探讨和研究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这一研究,从现实和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相关内容。

——“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有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

——“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

活教育的理论反对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教学,强调在实际生活中实干,在实干中求知。学生“在适当的环境之内,得到相当的学习”。

——“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

2.《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3.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所谓习惯,是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自动化,不要提醒而且是稳定的行为。

行为习惯是指由重复或练习而固定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其心理学基础是动力定型,大脑皮层由于经常受到按一定顺序出现的刺激物的作用,而形成某种与之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当再接触相同的刺激物时,就会出现相同的反应。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学习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良好行为习惯的本质是“自觉自动”,是一种出于需要而自动出现的自觉的行为方式、倾向,是在身体的无意识之中,正确、科学、有序、合理地进行的各种活动。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研究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诸方面的养成教育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探索农村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二)具体目标:

    1.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教育幼儿爱惜物品,学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侧重于小班幼儿)

2.教育幼儿遵守规则,尊重长辈,友好同学,经常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能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侧重于中班幼儿)

    3.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倾听习惯、乐于表达、自主探究等),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侧重于大班幼儿)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可以分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

1.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其中良好的生活习惯主要指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排便习惯,尽量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良好卫生习惯主要包括饭前便后正确洗手,饭后漱口,保持五官的清洁,正确使用毛巾,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2.培养幼儿良好文明行为习惯主要包括:遵守规则,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见人能主动热情地打招呼,礼貌地回答别人的问话;举止文明,懂得谦让,与人友好相处;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3.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于某一项活动;有良好的倾听习惯;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

按照提出问题、收集整理信息、拟定计划、行动实施和评价总结的总体步骤,真正实现行动为研究提供实践依据,研究为行动提供理论指导的目标。

2.问卷调查法

广泛收集教师、幼儿、家长以及社会对幼儿行为规范的调查报告,并发放问卷,就幼儿家庭基本情况及幼儿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观念、方法、教育内容等问题,对家长进行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把幼儿的行为、要求放在教育第一位,使不良的行为得到及时矫治。

3.观察法

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对班级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对若干个个案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找出规律性的那个,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5.文献资料研究法

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养成教育的资料,然后再进行整理、分析,从中筛选出有用的资料自身进行学习且对家长进行指导,双方共同促进孩子更好地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2——2011.8)

1.组建课题的研究和组织,进行选题讨论,并设计课题方案,同时申报立项。

2.收集资料,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9——2015.8)

1.做好问卷调查工作。

2.设计子课题方案,落实到人,分时段在各班进行研究活动。

3.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继续实施。

4.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9——2015.12)

1.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

2.汇编成果专辑,召开结题鉴定会,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从2011年2月份开始着手准备,2011年9月提交申报评审书,于2012年1月正式立项。

(一)本课题研究启动以来的主要工作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做好子课题方案的制定工作。

全园三个年龄段的12个班级,分别领回一个子课题的内容。小班年龄段侧重生活习惯的研究,其中的具体内容为卫生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中班年龄段侧重于行为习惯的培养研究,包括:遵守规则的习惯、礼貌习惯、爱劳动。大班年龄段侧重于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主要为:倾听习惯、乐于表达、自主探究。

1.收集资料,查询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每个子课题方案制定做准备。

2.撰写子课题方案。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便于以后实施过程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第二阶段:加强子课题实施的管理工作。

1.建立个人网络档案。

为了完善课题研究的整个过程,并能建立比较系统的资料档案管理,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设定了电子文档的专题格式。将每学期的研究过程,整理成一个比较明确而规范的档案文件夹。其中的内容包括:相关的理论摘记;课题实验课;课题随笔;个案研究;阶段计划与总结。使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一目了然,也使老师们自身的成果和资料比较完整地保留下来,形成科研一条龙的网络管理体系。

2.阶段性成果交流。

为了确保子课题的正常、顺利开展,定期组织阶段性成果的交流活动。通过阶段性成果交流,可以明确地反映出每个子课题启动后的实施情况,也能够体现出教师在研究中的思路和方法、手段。使承担课题研究的老师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按步骤实施研究,为以后的撰写结题报告也提供了很多可利用、可参照的资料。

第三阶段: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努力提升研究成效。

个案研究——在反思中深入研究行为。

因为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是幼儿的行为习惯,所以,很多的研究过程,都和孩子一日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仔细观察,因此,我们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利用个案研究,我们能够针对个别幼儿,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幼儿适应能力,保持愉快情绪,体验成功的喜悦,友好与人相处使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等。

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行为认识。

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选择操作性强的教案,提高幼儿的“自律性”。我们寻找相关的教学活动,进行教育:《快乐的木头人》、《滑滑梯》、《我是小小值日生》、《小羊迷路了》、《安安静静午睡》、《我会叠衣服》、《节约用水,从我做起》、《小熊请客》、《小孩不玩火》、《小猫钓鱼》等等。如:通过《快乐的木头人》活动,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规则意识,并懂得只有遵守游戏的规则,才能够真正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安安静静午睡》活动,教育幼儿能够懂得在集体面前,个人必须服从集体,不得随便地影响集体。

随机教育——强化幼儿的行为观念。

我们坚持多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有目的的随机教育,促进幼儿观念上的强化,在行动上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已有的经验,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和行为意识。

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与家长保持密切的配合,良好的沟通。针对个别幼儿,联系家长,沟通教育的态度与方法,达成教育的一致性,确保课题顺利开展,并适时地进行调查,做好研究的前测与后测工作。

(二)目前形成的阶段成果。

课题研究的两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研究方向,在收集研究资料、加强学习培训、反复论证完善方案的同时,积极开展探索性研究,努力以时间验证和完善相关的理论假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成果一:幼儿行为习惯的转变、提高。

1.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孩子们在有趣的儿歌、故事及环境熏陶下知道了什么是好习惯。例如在进餐的时候,孩子们知道了安静就餐、不挑食、不把饭粒洒在桌面上,吃完饭要漱口、擦嘴;觉得热了要脱衣,冷了要及时穿衣……从小班开始我们对每个孩子的“第一步”都一丝不苟地严格要求和及时引导他们依照正确的标准去做。如今的孩子不论是认知方面、行为方面、判断方面都有了进步。

2.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养成。孩子们通过担当各类小组长、值日生,承担起为花儿浇水、为同伴送饭菜、为老师收发书本,自己的衣服自己叠,玩过的玩具自己整理好……,通过与物品的互动,学会了一些简单劳动技能。在劳动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为自己做事快乐,为他人服务更快乐,同时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

3.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交往能力的养成。孩子们在情景表演模仿小学生的过程中获得并强化学习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是对习惯养成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了内化。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分配角色,相互间学会了分工、合作。分析辩论让幼儿分辨“是”与“非”,来主动地改正不良的习惯,从而归正自己的行为。如:吃饭、做操、排队、上课等情景片断用录相或照片或情景表演的形式进行纪录,然后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让孩子们直观的了解到“是”和“非”的概念,活动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在一日生活活动中,通过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成果二:教师观念的转变、提升。

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园内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双十佳”、“市教学能手”、“市教坛新秀”,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并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与科研实践中不断取得新成绩、新成果。作为课题研究成果表达的教育论文、教育随笔、教育案例等逐年成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课题实施以来,教师们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奖或发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搭建了平台,使我园教师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切实增强了反思能力,在一个更新的探索平台上去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和理论知识,更好地丰富了我园内涵建设,提升了我园的文化品牌。

成果三:总结出一些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反复练习法:通过游戏、教学活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在教师和保育员的反复指导与督促下,巩固已经习得的好的习惯技能,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榜样法:在幼儿的面前树立榜样和典范。结合幼儿园的“评星”活动,针对在平时的活动中行为习惯好的幼儿进行表杨和宣传,鼓励幼儿向他们学习。

激励法:每个孩子都需要成人的鼓励和认可,因此,对于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我们采用激励的方式,多看到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用赏识的目光来教育孩子,使一些原本十分调皮而不听话的孩子,慢慢开始懂得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律”能力有了提高。通过这样的方式,很多班级的“特殊”孩子,控制能力有了提高,并能够在集体面前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做事也有了固定的好习惯。

游戏法:幼儿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行为,而幼儿的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通过一些特定的游戏来巩固和训练幼儿的习惯养成意识。如:《快乐的木头人》、《有趣的小螃蟹》、《赶小猪》这些体育游戏,都是需要严格遵守游戏本身的规则,才能够玩成功的游戏。

教学活动实践:每天的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幼儿都必须的课程。因此,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也不失为一个研究的好方法、好途径。我们根据课题的开展需要,每周都留出一节机动课,请参加子课题研究的老师,根据自己实施的课题,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是自己创编的,可以是网络上查找的,也可以是一些教材上的。只要能够为课题研究服务,我们就都能拿来用。如:《我要上厕所》、《我会自己吃》、《小手真能干》、《小红的鼻涕》等活动,用来帮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以自理能力的培养为媒介,从中形成讲卫生的习惯。《今天我值日》让幼儿明白值日生的职务范围,该做些什么,培养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思想和热爱劳动的情感。《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快乐的木头人》、《滑滑梯》对幼儿的游戏规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提高幼儿的“自律性”等等。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课题研究两年多来,我们在实践中思考,在行动中发现,虽然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1.我们始终觉得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不够,尤其是如何在研究中对行动研究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进行具体操作,不够严谨与精确。

2.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教育形式不够丰富,它的有效策略还有待探究。

3.在课题研究的实验过程中,我们感到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其内心的心理品质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应该看到其外在表现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其心理品质的培养,针对目前独生子女的现状,尤其是对其吃苦教育、关心他人教育、挫折教育,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磨练坚强的意志,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4.与家长的联系还需更紧密些。因为各种关系,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时间还很少,我们的研究往往还停留在幼儿的层面上,所以在以后的课题实施中,教师应该利用各种途径,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的课题内容,实施方法等,使家长更能够配合我们的研究,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地成长。

5.研究方案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我们可以及时地将研究中的不足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地补充方案,加强课题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使课题研究真正为幼儿服务,为教育服务,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今后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导下理清思路,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不断调整研究计划策略,振奋精神积极投身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中,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

 


2019年8月27日 10:31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