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微型课题——昆山方言融入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研究

网站首页    教育科研    研究方案    个人微型课题——昆山方言融入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研究

2016年09月23日

个人微型课题

昆山方言融入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研究

昆山市正仪中心幼儿园??? 顾云玉

·       课题研究的背景

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不仅是昆山的骄傲,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骄傲。作为昆曲的重要载体,更突显了昆山话的重要意义。昆山方言是昆山地区的母语,母语是成长环境中最早接触的地方语言。当小孩牙牙学语时,父母就会将充满乡音俗调的昆山方言灌输给孩子模仿,同时,孩子也会聆听周围的方言信息,日积月累储存大脑,到独立讲话时,方言就会出口成言、无师自通。这是一种独特的地区印记,铭刻在身,终生不退。方言能培育恋根品格,能孕育爱家情结,可以成为传承和弘扬地区文化的重要媒介。统一的语言和文字,是促进民族团结、加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这不等于我们就不需要方言了。

幼儿教育要立足本土,我们的昆山方言就是真实文化的一部分,昆山方言是昆山地区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大多数昆山人及新昆山人情感认同的精神纽带,我们完全可以让家乡的语言文化走进幼儿心中。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人口的流动使语言问题更加复杂,昆山方言使用状况发生了迅速变化,昆山方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慢慢地失去了主导地位,这在儿童身上更为突出。整个学前期是幼儿言语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对孩子的儿童时期进行昆山方言的教育和引导也是如此。这一时期幼儿如果没有良好的昆山方言环境,没有得到及时的昆山方言教育,昆山方言交流就发展缓慢或有可能出现障碍。因此,学前期也是昆山方言教育不可多得的时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提高语言教育意识,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在引导幼儿说好普通话的同时,给昆山方言留些空间。

·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方言是特定的地区历史、文化和地域心理的深厚积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珍贵的民俗价值。正是因为各地的语言、风俗、环境的多样化,我们的国家以及整个的世界才是丰富的、有趣的。就像昆山方言一样,曾是昆山地域上人们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

余秋雨先生说过:“语言是祖先留下来的,是第一笔遗产,也是最后一笔遗产。”而斯科佩克认为,一个文化存在的最明显的标志是“独特的或具有特异性的言语形式”的使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语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幼儿成为积极的语言运用者,在交往中逐渐学习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倾向。教师和其他人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

·       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昆山方言:俗称“昆山话”,是一种吴语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和同属吴语苏州话上海话都比较接近。

幼儿园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生活环节,是满足幼儿基本生活需要的活动。它主要包括入园、离园、进餐、喝水、盥洗、如厕、睡眠等常规性生活活动。

融入幼儿园生活活动:是指利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时间,提高幼儿说昆山方言的水平,使孩子擅长的普通话和昆山方言相互补充,在自然发挥交际功能的同时,为本地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       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正仪中心幼儿园全体幼儿,顾云玉老师为实验操作者。利用幼儿园生活活动时间,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将昆山方言很好地融入到生活之中,促进本土语言文化的发展。

·       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目标:

昆山方言是宝就要保,要保护昆山方言,就必须保护它的领地和生存空间。利用幼儿园生活活动活动这个平台,为他们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宽松的交流氛围,合理利用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时间来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发展语言的敏感性。

利用多种手段调动幼儿说昆山方言的积极性,提高说昆山方言的水平,使孩子擅长的普通话和昆山方言相互补充,在自然发挥交际功能的同时,为本地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2.具体目标:

1.师幼平等对话,让幼儿敢说。

2.注重随机教育,让幼儿多说。

3.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要说。

4.提供充足机会,让幼儿想说。

·       课题研究的内容

1.首先,培养幼儿倾听方言的能力。只有懂得倾听、善于倾听,才能理解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方式,只有理解才能与别人交流和沟通。

2.其次,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常规性生活活动时间,有计划、有目的、平等地与幼儿进行方言交谈,让幼儿逐渐敢说昆山方言。

3.再次,创设一个“说”的环境,经常与幼儿进行小组、个别谈话,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帮助幼儿在自然习得中积累了词汇、语言、经验,让幼儿有机会说昆山方言。

4.最后,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孩子擅长的普通话和昆山方言相互补充,在自然发挥交际功能的同时,为本地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       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 对孩子身边的同伴、老师,特别是家庭成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儿童在不同场所、情景、话题等中间使用昆山方言的全面情况。

(二)访问调查法

??? 利用教学工作之便,针对学生家长进行实地访谈。例如,经常询问一些不同文化素养的儿童的爷爷、奶奶,了解他们在家会用什么语言和孩子交流,什么情景或话题时用昆山方言?又是交流什么内容时用普通话?孩子在家爱说什么语言?什么时候会换语言说内容等,更好地了解儿童使用语言的实际情况。

(三)观察法

??? 教师不加任何干预,对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活动及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幼儿的想法、看法和做法。

(四)文献分析法

??? 为了全面地了解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查阅该领域较权威的相关资料和书籍,通过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该领域的研究现状。

(五)行动研究法

??? 利用工作之便,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为幼儿创设方言交流的环境,鼓励幼儿在教育活动之外的生活环节中可以大胆地运用方言交流,激发其说方言的积极性,和普通话交际之间形成相互补充的关系,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不断引导,提高孩子说方言的能力。

·       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坚持幼儿园教学系统与管理的整体性。正确处理幼儿园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实行整体育人,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和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

2.主体性原则:确认幼儿是学习认知的主体、身心发展的主体,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特别注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以期待、理解和宽容,培养幼儿健康的自我意识,弘扬幼儿的主体精神。

3.愉悦性原则:必须为幼儿创设和谐、协调、适用的心理氛围和易于愉快地接受教育的幼儿园育人环境。教育教学活动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使幼儿体验到情绪的愉悦感,从而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4.活动性原则:幼儿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是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学活动让幼儿积极动脑、动手、动口,使之学会思维和操作。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并创造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既竞争又合作的欢乐气氛中茁壮成长。

5.成功性原则:要为幼儿创设成功的机会,充公运用反馈和评价手段,对每一个幼儿的每一点进步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使幼儿发现和认识自己的力量,充满自信地去获得更大的成功。

·       课题研究的措施

1.师幼平等对话——让幼儿敢说昆山方言

教师和幼儿应该平等对话,让幼儿有话敢说。在幼儿游戏时,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教师耐心地指导、帮助,尽快地让幼儿对自己产生认同感、安全感和依赖感,使其保持轻松愉快的情绪,产生想说话的愿望,从而推动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在这平等对话中,教师注意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克服教师说、孩子听的教法。

2.注重随机教育——让幼儿多说昆山方言

教师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让幼儿说出使他感兴趣的事物的单词(教师可适当个别指导),教师不仅要培养幼儿叙述当前事物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叙述过去及未来事物的能力,这就涉及到经验叙述和想象叙述的问题,为幼儿提供讲述“周末见闻”、“我的高兴事”的机会,使幼儿说的能力进一步得以提高。

3.幼儿互相交流——让幼儿要说昆山方言

幼儿方言对话能力的培养,应主要在日常的生活活动中进行,最适宜的形式是分散活动。因为幼儿在小组活动中能充分交谈,各抒己见,自由问答,此时教师可作为一个参与者来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引导幼儿大胆地用方言进行交流。教师的角色定位与转换尤为关键,教师在语言角中既是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参与者。无论教师以哪种角色介入幼儿的活动,都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的介入不应该给幼儿造成压力,而应带给幼儿一种动力,使幼儿在交往中感受交往的乐趣,在与同伴的不断相互作用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语言,促进他们方言能力发展。

4.创造充足机会——让幼儿想说昆山方言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提高幼儿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关键,掌握了语言,能以句子形式表达思想,从简单的说出事物的名称到能讲述一件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由创编和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将视觉的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受及愿望形成语言表达出来,为幼儿爱说、乐说创造条件,从而增强幼儿的兴趣。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一旦自信心、自尊心及人格、价值得到肯定,享受到使用自己母语的自由权利,那么,他们的学习潜力和积极性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       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6.2——2016.3)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的研究和组织,进行选题讨论,并设计课题方案,同时申报立项。

2.收集资料,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

第二阶段(2016.4——2016.10)实施操作阶段

1.做好问卷调查工作。

2.设计方案,落实到人,分时段在各班进行研究活动。

3.运行操作,修订计划,继续实施。

4.统计分析,收集积累资料。

第三阶段(2016.11——2017.1)总结阶段

1.汇总各种研究资料,分析比较,撰写结题报告。

2.汇编成果专辑,召开结题鉴定会,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       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通过师幼平等对话,注重随机教育,幼儿互相交流,提供充足机会等方式,让幼儿敢说、要说、多说、想说昆山方言。

2.积累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幼儿作品、活动实录并形成论文集、案例集,举办成果展等。

3.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论文,撰写结题报告。

十二、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钱冠连.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M].商务印书馆,2004年1月.

3.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版.

4.陆英.苏州儿童的方言使用现状及幼儿语言教学对策初探[D]. 2009.10.


2019年8月27日 10:17
浏览量:0